支原体感染可通过阿奇霉素、克拉霉素、多西环素、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等药物治疗。支原体感染通常由呼吸道飞沫传播、密切接触、免疫力低下等因素引起。
1、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和克拉霉素是治疗支原体感染的首选药物,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发挥作用。这类药物对儿童和孕妇相对安全,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用药期间需避免与含铝镁的抗酸剂同服。
2、四环素类:多西环素对支原体具有较强抗菌活性,适用于8岁以上儿童及成人。该药物可能引起光敏反应,服药期间需防晒。长期使用可能导致牙齿着色,妊娠期妇女禁用。
3、喹诺酮类:左氧氟沙星和莫西沙星对耐药性支原体感染有效,通过抑制DNA旋转酶发挥作用。18岁以下青少年慎用,可能引起肌腱炎或QT间期延长。用药期间需监测心电图变化。
4、耐药处理:当检测到对大环内酯类耐药时,可选用新型四环素类药物如替加环素,或酮内酯类抗生素如泰利霉素。临床需根据药敏试验结果调整方案,联合用药可提高疗效。
5、辅助治疗:乙酰半胱氨酸可稀释呼吸道分泌物,布洛芬能缓解发热症状。重症患者需住院接受氧疗,慢性感染者可配合免疫调节剂如匹多莫德。
支原体感染患者需保证每日2000ml水分摄入,食用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深绿色蔬菜。恢复期可进行散步、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避免人群聚集场所。居家护理需保持室内湿度50%-60%,定期开窗通风。症状持续超过一周或出现呼吸困难需及时复诊,儿童患者应监测体温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