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可通过控制血压、改善微循环、激光治疗、玻璃体切除术、定期眼底检查等方式治疗。该病通常由长期高血压、动脉硬化、血管内皮损伤、视网膜缺血、视神经受压等原因引起。
1、控制血压:高血压性视网膜病变与长期血压升高直接相关,需将血压控制在140/90mmHg以下。低盐饮食、规律有氧运动、遵医嘱服用氨氯地平、缬沙坦、氢氯噻嗪等降压药物可延缓病情进展。血压稳定后部分视网膜出血和渗出可自行吸收。
2、改善微循环:视网膜微血管痉挛和缺血可导致棉絮斑、硬性渗出等改变。口服羟苯磺酸钙改善微循环,联合银杏叶提取物促进侧支循环建立。避免长时间低头或剧烈运动以防眼底出血。
3、激光治疗:针对视网膜新生血管或广泛出血,采用全视网膜光凝术封闭无灌注区。黄斑水肿患者可接受局灶性激光,减少血管渗漏。激光后需避免揉眼并预防性使用抗生素滴眼液。
4、玻璃体切除:玻璃体积血超过3个月未吸收或出现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时,需行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术中联合眼内激光和硅油填充,术后保持俯卧位促进视网膜复位。
5、定期复查:每3-6个月进行眼底照相和OCT检查,监测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变化。合并糖尿病者需同步控制血糖,妊娠高血压患者需每月检查眼底。
日常需限制每日钠盐摄入低于5克,多食用蓝莓、菠菜等富含花青素的食物。建议每周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游泳、骑自行车,避免举重等屏气动作。睡眠时抬高床头15度以降低眼压,出现视物变形或视野缺损需立即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