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前置可能由胎盘异常、子宫手术史、多胎妊娠、子宫内膜损伤、辅助生殖技术等因素引起,需通过超声监测、减少剧烈活动、纠正贫血、预防感染、紧急剖宫产等方式干预。
1、胎盘异常:血管前置常与胎盘形态异常或低置胎盘有关,可能导致血管破裂风险。建议孕28周后每两周进行超声检查,避免性生活及腹部按压,出现阴道流血需立即平卧送医。
2、子宫手术史:剖宫产或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形成的瘢痕可能影响胎盘附着,增加血管裸露概率。孕早期需明确胎盘位置,日常避免搬运重物,血红蛋白低于100g/L时需口服铁剂纠正贫血。
3、多胎妊娠:双胎及以上妊娠时胎盘面积增大,血管走行异常概率升高。建议补充含铁食物如动物肝脏、菠菜,每周胎心监护2次,妊娠32周后提前住院观察。
4、子宫内膜损伤:反复人流或宫腔粘连可能导致胎盘代偿性增大覆盖宫颈口。需筛查B族链球菌感染,每日监测胎动,备好800ml以上交叉配血以备突发产前出血。
5、辅助生殖技术:试管婴儿等操作可能改变胚胎着床位置,诱发血管前置。选择具备新生儿重症监护能力的医院分娩,孕34周起使用地塞米松促进胎肺成熟,做好紧急剖宫产预案。
孕期需重点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K,每日摄入鸡蛋2个、深绿色蔬菜300克,避免久站久坐。自数胎动时采用左侧卧位,发现胎动减少50%或持续腹痛需1小时内就诊。分娩时优先考虑择期剖宫产,阴道试产仅适用于边缘性前置且出血风险极低者,产后需密切观察2小时预防迟发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