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易激综合征可通过解痉药、止泻药、促动力药、益生菌、抗抑郁药等方式治疗。该病可能与内脏高敏感性、肠道菌群紊乱、脑肠轴失调、精神心理因素、食物不耐受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等症状。
1、解痉药:匹维溴铵通过抑制肠道平滑肌痉挛缓解腹痛,适用于腹泻型患者;马来酸曲美布汀双向调节胃肠动力,对混合型更有效;奥替溴铵能降低肠道敏感性。这类药物需短期使用,长期可能掩盖器质性疾病。
2、止泻药:洛哌丁胺通过抑制肠蠕动减少排便次数,适用于严重腹泻;蒙脱石散吸附毒素保护肠黏膜;地芬诺酯复合阿托品可协同止泻。需注意便秘型患者禁用,过量使用可能导致麻痹性肠梗阻。
3、促动力药:莫沙必利刺激5-HT4受体加速胃排空,改善腹胀;多潘立酮阻断多巴胺受体减少恶心呕吐;伊托必利双重机制促进全消化道蠕动。这类药物可能引发心悸等副作用,心脏病患者慎用。
4、益生菌: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调节肠道微生态平衡;酪酸梭菌分泌短链脂肪酸修复肠屏障;布拉氏酵母菌增强免疫调节功能。建议选择耐胃酸制剂,与抗生素间隔2小时服用,疗程不少于4周。
5、抗抑郁药:阿米替林通过调节脑肠轴降低内脏敏感性;帕罗西汀改善焦虑诱发的症状;氟西汀对伴有抑郁的患者效果显著。小剂量起始可减少口干、嗜睡等不良反应,需持续用药8周评估疗效。
调整饮食结构增加可溶性膳食纤维摄入,如燕麦、苹果;避免产气食物如豆类、碳酸饮料。规律进行步行、瑜伽等低强度运动,配合腹式呼吸训练。建立排便日记监测症状变化,心理治疗对应激诱发的症状有辅助作用。症状持续加重或出现便血、体重下降需及时消化科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