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结核可通过肠镜检查辅助诊断,但确诊需结合病理活检、结核菌素试验、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肠镜表现包括溃疡性病变、增生性狭窄、回盲部受累等特征。
1、肠镜表现:肠结核在肠镜下常见回盲部黏膜充血水肿、不规则溃疡或环形狭窄,溃疡边缘呈鼠咬状,周围可见炎性息肉。需与克罗恩病、肠淋巴瘤等疾病鉴别,活检组织中发现干酪样肉芽肿或抗酸染色阳性可支持诊断。
2、病理活检:肠镜下取病变组织进行病理检查是确诊关键。典型表现为上皮样细胞和多核巨细胞构成的肉芽肿伴干酪样坏死,抗酸染色可能检出结核分枝杆菌。但约60%病例活检结果不典型,需多次取材提高检出率。
3、辅助检查:结核菌素试验PPD强阳性或γ-干扰素释放试验阳性提示结核感染。胸部CT可发现活动性或陈旧性肺结核,腹部CT可见肠壁增厚、淋巴结钙化。粪便结核杆菌培养耗时较长但特异性高。
4、鉴别诊断:需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道肿瘤等鉴别。克罗恩病肠镜表现为纵行溃疡、鹅卵石样改变,病理无干酪样坏死;肿瘤组织活检可见异型细胞。血清学检查如ASCA、pANCA有助于炎症性肠病鉴别。
5、治疗原则:确诊后需规范抗结核治疗6-9个月,常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联合用药。对于肠梗阻、穿孔等并发症需外科干预,如狭窄成形术或肠段切除术。治疗期间需监测肝功能及药物不良反应。
肠结核患者应保证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适量补充鱼肉蛋奶和新鲜果蔬。避免进食粗纤维食物减轻肠道刺激,少食多餐维持营养。适度进行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避免剧烈运动加重消耗。定期复查肠镜评估治疗效果,出现腹痛加重、便血等症状及时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