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尿失禁可能由盆底肌松弛、妊娠分娩损伤、雌激素水平下降、膀胱过度活动症、泌尿系统感染等原因引起。
1、盆底肌松弛:年龄增长或长期腹压增高导致盆底支持结构薄弱,凯格尔运动可增强肌力,每日3组收缩练习能改善控尿能力。避免提重物及慢性咳嗽等增加腹压行为。
2、妊娠分娩损伤:胎儿经阴道分娩可能造成盆底神经肌肉损伤,产后42天起进行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电刺激,坚持3个月可使60%患者症状改善。顺产女性建议产后常规筛查盆底功能。
3、雌激素缺乏:绝经后泌尿生殖道萎缩降低尿道闭合压,局部使用雌三醇乳膏可增加黏膜厚度。大豆异黄酮等植物雌激素需持续补充6个月见效。
4、膀胱过度活动:逼尿肌不稳定收缩导致急迫性尿失禁,M受体拮抗剂如托特罗定、索利那新可减少排尿次数。膀胱训练每2小时定时排尿,逐渐延长间隔至3-4小时。
5、感染因素:急性膀胱炎引发尿频尿急,大肠杆菌感染需口服磷霉素、呋喃妥因。反复发作需排查糖尿病等基础病,饮水保持每日1500ml以上冲刷尿路。
尿失禁患者应控制咖啡因摄入,每日饮水均匀分配,肥胖者减轻体重5%-10%可降低腹压。快走、游泳等低冲击运动优于跑步,瑜伽中的船式、桥式可强化核心肌群。棉质内裤需每日更换,排尿后从前向后擦拭。记录排尿日记包括漏尿时间、诱因和尿量,就诊时提供更准确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