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道冲洗可通过表面麻醉、探针扩张、冲洗液注入、观察返流情况、记录结果等步骤完成。操作需由专业医护人员执行,用于诊断或治疗泪道阻塞性疾病。
1、麻醉准备:使用盐酸奥布卡因滴眼液进行表面麻醉,减轻操作时的不适感。患者取仰卧位,头部固定避免移动。麻醉生效后,用棉签轻压下睑内侧皮肤暴露泪小点。
2、探针扩张:选用合适直径的泪道探针,垂直插入下泪小点后转为水平方向。缓慢推进探针至触及骨壁,旋转扩张狭窄部位。操作需注意力度,避免造成假道或黏膜损伤。
3、液体灌注:连接装有生理盐水的注射器,以恒定压力推注冲洗液。正常情况液体应流入鼻腔或咽部,若出现脓性分泌物返流提示可能存在慢性泪囊炎。
4、返流评估:观察液体从泪小点返流的性质与量,判断阻塞部位。完全性阻塞时液体全部返流,部分阻塞可见泡沫样返流。同时检查同侧鼻孔是否有液体流出。
5、结果记录:详细记录冲洗液流向、阻力大小及分泌物性状。根据结果选择后续治疗,如单纯狭窄可定期冲洗,严重阻塞需考虑泪道插管或鼻腔泪囊吻合术。
操作后需保持眼部清洁,避免揉眼。日常可热敷促进血液循环,配合眼球转动训练。若出现持续眼红、疼痛需及时复诊,排除感染可能。长期泪道阻塞者建议增加维生素A摄入,维持黏膜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