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铁性贫血可通过琥珀酸亚铁、硫酸亚铁、右旋糖酐铁等药物治疗,通常由铁摄入不足、吸收障碍、慢性失血、妊娠期需求增加、消化道疾病等原因引起。
1、铁剂补充:口服铁剂是首选治疗方式,琥珀酸亚铁具有较高生物利用度,硫酸亚铁价格经济但胃肠道反应较明显,右旋糖酐铁适用于不能耐受口服铁剂患者。治疗期间需配合维生素C促进铁吸收,避免与钙剂、抗酸药同服影响疗效。
2、病因治疗:慢性失血患者需排查月经量过多、消化道出血等因素,必要时进行妇科调理或内镜下止血。吸收障碍者需排除乳糜泻、萎缩性胃炎等疾病,伴幽门螺杆菌感染者需根除治疗。
3、输血支持:血红蛋白低于60g/L或出现心功能不全时需输注浓缩红细胞,输血后仍需继续铁剂治疗至储存铁补足。输血指征需严格评估,避免铁过载风险。
4、营养干预:增加血红素铁摄入如动物肝脏、牛肉、牡蛎等,搭配西兰花、橙子等富含维生素C食物。避免浓茶、咖啡影响铁吸收,缺铁高危人群可定期筛查血清铁蛋白。
5、监测随访:治疗2周后网织红细胞开始上升,4周血红蛋白应上升20g/L以上。铁剂需持续补充至血清铁蛋白达50μg/L后继续治疗3-6个月,定期复查血常规和铁代谢指标。
日常需保证红肉、深色蔬菜的规律摄入,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改善血液循环,长期素食者建议每半年检测铁储备。出现头晕乏力加重、心率增快等症状需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妊娠期及生长发育期人群应遵医嘱预防性补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