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应对“德尔塔”和“德尔塔+”变异毒株过程中,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防控救治方案,再次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健康时报
非典、新冠疫情中的明星制剂
德尔塔毒株来势汹汹,因目前没有特效药,而引起公众恐慌。但中医认为“万变不离其宗”,德尔塔毒株感染者的核心病机为暑湿袭表,疫毒侵肺。为同时预防中暑、胃肠道疾病和由德尔塔毒株引发的疫情,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推荐使用“金叶败毒颗粒+藿香正气胶囊(丸、水、口服液)”。
金叶败毒颗粒是武汉同济医院一批渊源于经典古方的“明星制剂”之一。前身为同济医院研发的“抗炎6号”注射剂,诞生于1971年,源自古方“五味消毒饮”,取金银花、大青叶、蒲公英、鱼腥草四味组方而成,用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疗,它更广为人知的名字就是“同济咖啡”。
武汉同济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方建国向健康时报
新冠疫情爆发初期,在尚无对抗COVID-19特效药情况下,同济医院医护人员主动采用金叶败毒颗粒用于预防新冠病毒感染,效果显著。
“金叶败毒颗粒最大的优势是参考古方“五味消毒饮”的组方原则,这是经过长期的试验和临床筛选出来的处方,方中多为“药食同源”中药,药性比较平和,老少皆宜,孕妇也可服用,长期使用十分安全,几乎未见不良反应报道。”方建国介绍,去年突发疫情,在形势不明了的情况下,医院相当一部分医护人员常备着金叶败毒颗粒,连续数月坚持服用,身体一直都没有什么不适,表明金叶败毒提高机体免疫力的功效确实强大!“当然不是说服用了金叶败毒就能‘病毒不入’,中西医结合治疗也非常重要。”
开启“菌毒并治”先河
据了解,在湖北约2000种院内制剂中,金叶败毒颗粒是为数不多、早早就投身市场,造福患者的“良药”。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全国掀起了中西医结合的高潮,武汉同济医院一批优秀的西医开始学习中医。同济医院李鸣真、叶望云教授等第一批西学中专家成为中西医结合学科的奠基人,同时致力于从中医药宝库里开发抗感染药物,当时试验阶段有抗炎1号、2号、3号、4号……专家带领团队中的医生在自己身上试验,反复筛选,最终抗炎6号被证明能够对细菌释放的内毒素产生对抗,从此开启了“菌毒并治”的时代。
在上世纪80年代,金叶败毒颗粒的前身(抗炎6号)便演绎了中西医结合抗感染的佳话。1984年8月,叶剑英元帅已87岁高龄,身患重病,肺、肝、肾功能衰竭,皮肤黄疸,情况危急。为了维持生命,已进行了气管插管。解放军301医院成立了医疗小组,在西医治疗的一个多月里,国内能用的抗生素都用了,叶帅仍低烧不退。专家们开始尝试其它方法,成立了中医治疗小组,同济医院李鸣真教授吸收了其他两位中医大家的意见,并与多位专家共同制订了抗炎六号注射液(金叶败毒颗粒前身)滴入胃管的治疗方案,在坚持使用一周之后,叶帅便退烧,渡过了危险期。
后来叶帅医疗抢救小组组长、301医院汪石坚副院长代表中央军委寄来一封感谢信,信中说:“您在来给首长治疗时,起了很大作用,并在中西医结合上提了许多有益的建议,我们医疗组全体向您致意。抗炎6号口服至今,贵院领导亲自监制,我们深表感谢。”
被多地列为防控新冠储备用药
为了进一步改善制剂工艺,能够在全国广泛使用,李鸣真提出改口服剂,重新攻关,重新试验,最终在2004年获得新药批号,并取名为“金叶败毒颗粒”,沿用至今。不过当时这款长期位居同济院内制剂销量、口碑之首,但在院外实则默默无闻。
在2003年“非典”期间,金叶败毒颗粒再次“挺身而出”,成为医护人员和患者的保护伞,当时同济医院使用金叶败毒颗粒用于SARS病毒感染的预防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其广谱抗菌抗病毒活性得到了同济医院医护人员和患者的验证和信赖。
随后,为转化科研成果服务更多患者,同济医院将金叶败毒颗粒转让至国药集团中联药业有限公司,2004年获得药品批准文号,仍命名为金叶败毒颗粒。2017年初,金叶败毒颗粒增补进国家医保目录。
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同济医院中医药专家通过“全过程介入”“全天候介入”“准确介入”等方式与西医一起介入新冠肺炎患者的临床救治中。疫情防控期间药学部还在《中草药》杂志发表论文“中药防治细胞因子风暴的研究进展”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药防治的思考”,综述了中医药屡次与“瘟疫”斗争宝贵经验和研究成果,提出了中医药参与此次“战疫”的重要性,指出应该及早使用清热解毒类中药“防暴于未然”,预防新冠肺炎等感染性疾病诱发机体产生炎症因子风暴而向重症发展。
金叶败毒颗粒也被湖北、广东、河北、福建、安徽五省列为防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储备用药,同时也是全国多地慈善机构点名接收捐赠的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