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停可能由激素水平异常、胚胎染色体异常、母体感染、子宫结构异常、免疫因素等原因引起,胎停前可能出现阴道出血、妊娠反应消失、腹痛、胎动消失、超声检查异常等信号。
妊娠早期阴道出现褐色或鲜红色分泌物,出血量可能逐渐增加,伴随轻微下腹坠胀感。需及时就医排除先兆流产或胎停,避免剧烈活动并卧床休息。
孕6-8周后突然减轻或消失的恶心、呕吐、乳房胀痛等早孕反应,可能与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水平下降有关。建议通过血HCG检测和B超动态监测胚胎发育情况。
持续性钝痛或阵发性绞痛可能提示子宫收缩异常,疼痛程度与宫缩强度相关。需鉴别生理性圆韧带牵拉痛,疼痛加剧时需急诊超声检查。
孕18周后胎动减少或消失超过12小时,正常胎动每小时3-5次。可通过胎心监护仪检测,异常时需排除胎儿窘迫或胎停可能。
孕囊变形、卵黄囊异常、胎心搏动消失等超声表现,孕7周未见胎心需警惕。建议间隔1周复查,配合血HCG和孕酮水平综合判断。
每日保证摄入30g优质蛋白和200mg钙,选择三文鱼、鸡蛋、豆腐等食物;避免久坐久站,每周进行3次30分钟孕妇瑜伽;睡眠时采取左侧卧位改善胎盘供血,定期监测血压血糖。出现持续腹痛或出血量超过月经量时,立即携带产检资料急诊就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