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5岁肺癌患者的生存期受肿瘤分期、病理类型、基础疾病、治疗反应及个体差异等多因素影响,需结合临床评估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早期肺癌I-II期通过手术切除联合辅助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30%-60%;局部晚期III期采用放化疗综合治疗,中位生存期约15-30个月;远处转移IV期以姑息治疗为主,中位生存期通常为8-12个月。年龄因素会降低手术耐受性,但精准分期仍是预后判断的核心依据。
非小细胞肺癌中,腺癌对靶向治疗敏感,EGFR突变患者使用吉非替尼、奥希替尼等药物可延长生存期至2-3年;鳞癌更依赖免疫治疗,帕博利珠单抗联合化疗能提升中位生存期至15个月。小细胞肺癌恶性度高,局限期通过依托泊苷+顺铂化疗可达12-20个月生存期,广泛期预后较差。
手术适用于心肺功能良好的早期患者,肺叶切除术或楔形切除是常见术式。立体定向放疗SBRT为不耐受手术者提供替代方案。靶向治疗需检测基因突变,抗血管生成药物如贝伐珠单抗可联合化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纳武利尤单抗适用于PD-L1高表达患者。
慢性阻塞性肺病会限制手术机会,需加强支气管扩张剂治疗。心血管疾病患者需评估放化疗心脏毒性,控制血压血糖。营养不良者应补充高蛋白饮食,必要时进行肠内营养支持。疼痛管理需阶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曲马多等药物。
每日进行深呼吸训练和上肢活动,预防肺不张。监测血氧饱和度,长期吸氧者维持氧流量1-2L/min。每周测量体重,摄入鸡蛋、鱼肉等高蛋白食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疫苗。心理支持可降低焦虑抑郁发生率。
建议每日摄入30g以上优质蛋白,选择清蒸鲈鱼、豆腐等易消化食材;在体能允许时进行床边踏步或八段锦训练,每次10-15分钟;保持居室通风湿度40%-60%,每2小时翻身预防压疮;疼痛评分≥4分时需及时调整镇痛方案;定期复查胸部CT和肿瘤标志物,治疗期间每周检测血常规和肝肾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