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5日,北京市民政局局长徐志军做客《市民对话一把手提案办理面对面》,聚焦更好满足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加强养老机构监管等话题,与市政协委员、市民代表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据徐志军透露,今年,北京率先全面推行养老合同网签,让养老机构的收费内容和收费标准变得更加透明,截至目前,全市已网签养老服务合同1.2万余份。
居家养老服务重点关注三种刚需
截至2022年底,北京市60岁及以上常住人口已经达到了465.1万人,占常住总人口的21.3%。针对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徐志军表示目前北京绝大部分老年人选择居家养老,只有少部分老年人选择去机构养老,所以未来将把居家养老服务的供给作为工作主要方向。去年以来,西城区广内街道启动了创新居家养老服务模式试点。试点开始前,市民政局曾对西城区广内街道进行了全面摸底调研。“调研发现,老年人家庭对于养老服务需求第一位的是失能失智老年人24小时的床前照护,第二是行动不便老年人的助餐,第三个是出门看病。据此,我们下一步居家养老服务的重点就是首先解决这三个方面的刚性需求。”
徐志军透露,下一步,在总结这次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综合考虑人口分布和服务半径等因素,在每一个街道设置一个或几个区域养老服务中心。将来这些中心至少要具备四个功能:一是发挥养老的供需对接、调度监管的功能。二是提供24小时床前照护服务,满足老年人长期照护需求。三是发挥“老年食堂”功能,针对老年人关于营养结构、数量、质量等就餐需求来设计老年餐。在满足老年人就餐需求的基础上,“老年食堂”可对社会开放。四是要发挥“老年学堂”功能,它要成为老年人日常学习、娱乐的场所。
养老合同网签全程留痕监管更有力
如何规范养老机构服务、更好保障老年人权益?今年3月,市民政局在全市率先推广养老服务合同网签,这是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徐志军表示,网签合同要求养老机构逐项填报收费项目,规定了收取预付资金的上限,既便于老年人和家属掌握机构收费的标准及服务内容,也便于行业主管部门掌握预付资金收取情况,从而防范收取大额预付资金的风险。另一方面,合同网签全程留痕,民政部门可以随时调取、查验,从而让监管更加有力。
“这项举措为促进养老服务行业规范、健康、可持续发展,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徐志军透露,该工作受到了不少老年人的欢迎,截至目前,全市已网签养老服务合同1.2万余份。
养老服务监管已纳入“每月一题”
“一些养老机构服务不规范、服务质量不高、群众投诉比较多等问题一直是困扰民政养老工作的一个主要问题。”徐志军透露,对此,本市已将养老服务监管纳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和“为民办实事”的重要内容。目前,市民政局建立了12345市民服务热线诉求快速响应和办理机制,针对养老服务每月形成问题分析报告,全面梳理重点问题,以个案促类案。
值得一提的是,北京养老服务网已经在今年6月正式上线,该网站涵盖了居家养老、机构养老、养老助餐、养老助医、京津冀协同、养老政务服务等多项内容。“民政部门今后还将进一步优化北京养老服务网的功能,让家属可以随时查看老年人的照护情况。”徐志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