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质性肺炎可通过吡非尼酮、尼达尼布、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间质性肺炎可能与自身免疫异常、环境暴露、病毒感染、药物毒性、遗传易感性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干咳、活动后气促、杵状指等症状。
1、抗纤维化药物:
吡非尼酮和尼达尼布是临床常用的抗肺纤维化靶向药物,通过抑制成纤维细胞增殖减缓肺组织瘢痕形成。吡非尼酮可调节转化生长因子-β通路,尼达尼布则阻断多种酪氨酸激酶受体,两者均需持续用药6个月以上评估疗效,常见不良反应包括光敏感、胃肠道不适等。
2、糖皮质激素:
泼尼松、甲泼尼龙等糖皮质激素适用于急性加重的间质性肺炎患者,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改善肺泡渗出。初始剂量通常为0.5-1mg/kg/d,2-4周后逐渐减量,长期使用需监测骨质疏松、血糖升高等副作用。对过敏性肺炎或结节病相关间质性病变效果显著。
3、免疫抑制剂:
环磷酰胺、硫唑嘌呤等免疫调节剂用于糖皮质激素疗效不佳的病例,尤其针对结缔组织病相关的间质性肺炎。环磷酰胺可采用口服或静脉脉冲治疗,需定期检测血常规和肝功能。硫唑嘌呤起效较慢,需配合血药浓度监测调整剂量。
4、对症支持治疗:
低氧血症患者需长期家庭氧疗维持血氧饱和度>90%,支气管扩张剂如沙丁胺醇可缓解气道痉挛。继发肺动脉高压时可使用西地那非等血管扩张剂,合并感染需根据病原学选择抗生素。
5、新型生物制剂:
托珠单抗等IL-6受体拮抗剂对部分进行性纤维化型间质性肺炎有效,利妥昔单抗可用于难治性病例。这些药物需在呼吸科与风湿免疫科联合评估后使用,治疗期间需密切监测感染风险和肝功能异常。
间质性肺炎患者需保证每日优质蛋白摄入如鱼肉、鸡蛋,进行缩唇呼吸等肺康复训练,避免接触粉尘和冷空气刺激。定期复查高分辨率CT和肺功能,急性加重期需立即住院治疗。戒烟并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可降低感染风险,睡眠时抬高床头有助于减轻夜间呼吸困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