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脚肿可通过利尿剂、抗凝药物、血管扩张剂等方式治疗,可能与心力衰竭、静脉回流障碍、肾功能不全、低蛋白血症、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因素有关。
1、利尿剂治疗:
呋塞米、氢氯噻嗪、螺内酯等利尿剂可促进水分排出,适用于心力衰竭或肾功能不全引起的脚肿。使用期间需监测电解质平衡,避免出现低钾血症。长期服用需配合限盐饮食,每日钠摄入控制在3克以内。
2、抗凝药物干预:
华法林、利伐沙班等抗凝药适用于下肢深静脉血栓导致的肿胀。这类药物需定期监测凝血功能,服药期间避免剧烈运动防止出血。伴随皮肤温度升高或疼痛时需结合加压治疗。
3、血管活性药物:
地奥司明、迈之灵等静脉活性药物能改善静脉回流障碍。药物通过增强血管张力减轻下肢淤血,需连续服用2-3周见效。配合每日抬高下肢15分钟效果更佳。
4、病因相关用药:
低蛋白血症需补充人血白蛋白,同时治疗原发肝病或营养不良。慢性肾病引发水肿需联合促红细胞生成素纠正贫血。甲状腺功能减退者需左甲状腺素替代治疗。
5、辅助治疗措施:
弹力袜压迫治疗适用于静脉功能不全患者,压力梯度选择20-30mmHg。每日进行踝泵运动促进淋巴回流,睡眠时垫高下肢10厘米。限制每日饮水量不超过1500毫升。
建议每日摄入高蛋白食物如鸡蛋、鱼肉,配合冬瓜、红豆等利水食材。避免久站久坐,每小时活动5分钟改善循环。定期监测体重变化,3天内体重增加2公斤以上需复诊。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足部皮肤护理,预防感染发生。严重肿胀合并呼吸困难需立即就医排除肺栓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