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血糖可能由饮食不规律、运动过量、酒精摄入、胰岛素使用不当、肝脏疾病等原因引起。
1、饮食不规律:
长时间空腹或碳水化合物摄入不足会导致血糖水平下降。常见于不吃早餐、过度节食或两餐间隔过长的人群。建议定时定量进食,选择全谷物、燕麦等缓释碳水化合物的食物。
2、运动过量:
高强度或长时间运动可能加速葡萄糖消耗,尤其空腹状态下易诱发低血糖。运动前可补充香蕉、能量棒等食物,运动中注意监测血糖变化。
3、酒精摄入:
酒精抑制肝脏糖原分解功能,干扰血糖调节机制。饮酒后3-4小时易出现反应性低血糖,应避免空腹饮酒并控制摄入量。
4、胰岛素使用不当:
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岛素后未及时进食,或剂量计算错误可能导致血糖骤降。需定期校准血糖仪,随身携带葡萄糖片应急。
5、肝脏疾病:
肝硬化、肝炎等疾病影响肝糖原储存能力,可能与乏力、冷汗等症状相关。需完善肝功能检查,治疗原发病同时少量多餐维持血糖稳定。
日常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坚果、酸奶等蛋白质食物;避免空腹进行剧烈运动;糖尿病患者应规范监测血糖;出现头晕、手抖等低血糖症状时立即进食15克速效碳水化合物。长期反复发作需排查胰岛素瘤等器质性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