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产可能引起腹痛,通常由子宫收缩、感染、组织残留、激素水平变化、心理因素等原因导致。疼痛程度可从轻微隐痛到剧烈绞痛,需根据具体原因采取热敷、抗感染治疗、清宫手术、心理疏导等措施干预。
1、子宫收缩:流产后子宫需通过收缩恢复至孕前状态,收缩过程可能引发阵发性下腹疼痛,类似痛经感。这种生理性疼痛通常持续3-7天,可通过热敷腹部、服用布洛芬等止痛药缓解,避免剧烈运动加重不适。
2、感染风险:流产操作或术后护理不当可能导致子宫内膜炎、盆腔炎等感染。疼痛多表现为持续性下腹坠痛伴发热,可能与细菌感染、器械消毒不彻底等因素有关。需遵医嘱使用头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保持外阴清洁。
3、组织物残留:不完全流产时,宫腔内残留的妊娠组织可能刺激子宫引发痉挛性疼痛,常伴随大量出血。超声检查可确诊,需通过清宫术清除残留物,术后可服用益母草胶囊促进子宫复旧。
4、激素水平波动:妊娠终止后孕激素骤降可能引发全身不适,包括腹部隐痛、乳房胀痛等。这种疼痛多呈游走性,2-3周内会随激素水平稳定逐渐消失,期间可通过散步、冥想等方式调节植物神经功能。
5、心理因素影响:焦虑抑郁情绪可能放大疼痛感知,形成心因性腹痛。建议通过正念训练、心理咨询疏导情绪,必要时短期服用帕罗西汀等抗焦虑药物。疼痛持续超两周需排除器质性疾病。
流产后腹痛期间应避免生冷辛辣食物,选择小米粥、南瓜等易消化食材;两周内禁止盆浴游泳,每日温水清洗外阴;恢复期可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但需避免仰卧起坐等增加腹压的动作。若疼痛伴随38℃以上高热或出血量超过月经量,需立即就医排查感染、大出血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