紧急避孕药可通过观察身体反应、避免重复用药、调整饮食结构、监测月经周期、及时就医等方式降低副作用风险。该药物通常由激素水平骤变、子宫内膜异常脱落、胃肠道刺激、内分泌紊乱、药物相互作用等原因引起。
1、观察反应:服药后可能出现恶心、头晕、乳房胀痛等类早孕反应,属于激素波动引起的生理性现象。建议保持平卧位休息,用薄荷糖缓解恶心感,48小时内症状未缓解需就医排查妊娠可能。
2、避免重复用药:单次剂量孕激素相当于常规避孕药8倍,频繁使用可能导致月经紊乱甚至卵巢早衰。一年内使用不超过3次,同个月经周期禁止重复服用,需转用避孕套等屏障法补救。
3、饮食调整:避免酒精及咖啡因加重肝脏代谢负担,增加深绿色蔬菜补充叶酸。服药后2小时需空腹,出现呕吐需补服药物,日常可食用姜茶、燕麦粥缓解胃肠道不适。
4、周期监测:70%使用者会出现撤退性出血,标志避孕成功。未出血者需在服药后21天验孕,月经延迟超7天需检测HCG。周期紊乱者可尝试针灸或维生素E调节,持续3个月异常需妇科检查。
5、就医指征:严重腹痛伴大量血块提示宫外孕风险,视力模糊或持续头痛需排除血栓形成。服药后出现荨麻疹、呼吸困难等过敏反应,应立即洗胃并改用含铜节育器紧急避孕。
服用紧急避孕药后应保持适度有氧运动促进代谢,但避免剧烈运动加重头晕症状。日常可增加豆浆、亚麻籽等植物雌激素摄入平衡激素水平,下次月经前采用基础体温法监测排卵恢复情况。避孕失败导致的妊娠需评估胎儿畸形风险,药物相互作用者需间隔72小时再服用其他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