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免肝可通过硫唑嘌呤、吗替麦考酚酯、熊去氧胆酸等药物治疗。该病可能与遗传易感性、环境触发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乏力、黄疸等症状。
1、硫唑嘌呤:作为免疫抑制剂可调节异常免疫反应,需定期监测血常规和肝功能。该药可能引起骨髓抑制,服药期间需避免感染风险。
2、吗替麦考酚酯:选择性抑制T淋巴细胞增殖,适用于对传统治疗无效的患者。常见不良反应包括胃肠道不适,建议分次随餐服用。
3、熊去氧胆酸:具有细胞保护作用,可改善胆汁淤积症状。长期使用需配合维生素D补充,防止骨质疏松发生。
4、激素冲击疗法:急性期可短期使用泼尼松控制炎症活动。治疗期间需监测血糖血压,逐步减量避免反跳现象。
5、生物制剂:利妥昔单抗适用于难治性病例,通过靶向B细胞发挥作用。用药前需筛查乙肝病毒,预防激活潜在感染。
患者应保持低脂高蛋白饮食,适量补充维生素ADEK。规律进行柔韧性训练如瑜伽、太极,避免剧烈运动加重疲劳。严格戒酒并控制体重,每3-6个月复查肝功能和自身抗体。出现皮肤瘙痒时可使用炉甘石洗剂缓解,夜间失眠建议进行认知行为疗法调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