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滋病毒主要通过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三种途径感染,日常接触如帮艾滋病人抓痒不会导致传染。病毒无法通过完整皮肤侵入人体,且唾液、汗液等体液中的病毒含量极低。
1、传播途径限制:艾滋病毒体外存活时间极短,且需通过开放性伤口或黏膜直接接触感染者体液才可能传播。抓痒时若无双方皮肤破损,病毒无法跨越物理屏障。共用指甲刀等可能残留血液的工具需谨慎处理。
2、病毒浓度因素:感染者汗液、泪液等体液每毫升病毒含量不足1个拷贝,远低于传播阈值。即使接触微量体液,健全的皮肤角质层能有效阻隔病毒颗粒。日常接触中病毒载量不足以构成感染风险。
3、暴露后阻断:若存在高危暴露如被感染者血液污染的锐器划伤,72小时内服用替诺福韦+恩曲他滨+多替拉韦等阻断药物可降低感染概率。普通抓痒无需启动暴露后预防。
4、心理疏导要点:消除对艾滋病人的歧视需加强科普教育。正确认知传播途径后,可正常进行握手、拥抱等接触。建议通过专业机构获取权威防艾知识,避免过度恐慌。
5、防护建议:接触感染者伤口时戴一次性手套,事后用肥皂水清洗接触部位。避免共用剃须刀、牙刷等可能接触血液的个人用品,定期进行HIV抗体检测可早期发现感染。
保持均衡饮食有助于维持免疫系统功能,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可提升CD4+T细胞活性。护理艾滋病人时应注重心理支持,避免歧视性言行。若发生高危暴露,立即用流动清水冲洗伤口并前往定点医院评估阻断治疗必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