妊娠期糖尿病可通过饮食调整、运动干预、血糖监测、体重管理、胰岛素治疗等方式控制。该疾病通常由激素变化、胰岛素抵抗、遗传因素、肥胖、高龄妊娠等原因引起。
1、激素变化:妊娠期胎盘分泌的激素会拮抗胰岛素作用,导致血糖升高。建议选择低升糖指数食物如燕麦、藜麦,分餐制每日5-6次,避免单次摄入过多碳水化合物。
2、胰岛素抵抗:孕期生理性胰岛素抵抗可能加重糖代谢异常。每天进行3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如孕妇瑜伽、游泳,运动后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
3、遗传因素:直系亲属有糖尿病史者患病风险增加。需每周记录空腹及餐后血糖值,发现异常及时就医,避免发展为永久性糖尿病。
4、肥胖因素:孕前BMI≥25者更易出现糖耐量异常。孕期体重增长应控制在11-16公斤内,避免高脂饮食,选择清蒸、凉拌等烹饪方式减少油脂摄入。
5、高龄妊娠:35岁以上孕妇胰岛功能代偿能力下降。当饮食运动控制无效时,需采用胰岛素治疗,常用门冬胰岛素、地特胰岛素等,禁止使用口服降糖药以免影响胎儿。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需保证每日摄入优质蛋白如鱼肉、豆制品,搭配深色蔬菜补充维生素。坚持餐后散步有助于血糖稳定,定期进行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评估长期控制效果。分娩后6-12周需复查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约半数患者产后血糖可恢复正常,但未来患2型糖尿病风险显著增加,建议终身保持健康生活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