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尾炎可能引起腹泻,通常由炎症刺激肠道、细菌感染扩散、消化功能紊乱、肠蠕动异常、免疫反应等因素引起。症状较轻时可通过调整饮食、补液缓解,严重者需抗生素治疗或手术切除。
1、炎症刺激:
阑尾发炎时释放的炎性介质直接刺激邻近肠道,导致肠黏膜充血水肿,肠道分泌液增多。这种刺激可能加速肠内容物通过速度,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加或稀便。患者可暂时选择低纤维饮食,如米粥、馒头减轻肠道负担。
2、感染扩散:
化脓性阑尾炎可能引发局部腹膜炎,致病菌如大肠杆菌通过淋巴或血液循环影响肠道菌群平衡。肠道内条件致病菌过度繁殖会产生毒素,干扰水分吸收功能。这种情况需使用头孢曲松、甲硝唑等抗生素控制感染源。
3、消化紊乱:
阑尾作为免疫器官参与消化调节,其炎症会通过神经反射抑制胃肠蠕动节律。肠道运动功能失调可能导致未充分消化吸收的食物残渣过快排出。建议少量多餐,避免豆类、牛奶等产气食物,配合腹部热敷缓解痉挛。
4、肠蠕动异常:
炎症波及回盲部时可能引发肠系膜淋巴结反应性肿大,机械性压迫肠管导致蠕动亢进。这种动力性腹泻常伴随脐周绞痛,排便后腹痛可暂时减轻。蒙脱石散等肠黏膜保护剂能吸附毒素,改善症状。
5、免疫反应:
阑尾炎激活的免疫细胞释放大量组胺、前列腺素等物质,这些介质不仅造成血管通透性增加,还会刺激肠道神经丛。免疫应激性腹泻多呈水样便,需注意补充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出现腹泻伴随转移性右下腹痛、发热等症状应及时就医排查阑尾炎。恢复期建议选择清蒸鱼、炖苹果等易消化食物,避免剧烈运动增加腹压。术后患者可进行散步等低强度活动促进肠功能恢复,必要时补充双歧杆菌调节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