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梗阻可通过禁食胃肠减压、药物治疗、灌肠治疗、支架置入、手术解除等方式治疗。肠梗阻通常由肠粘连、肠扭转、肠道肿瘤、粪石堵塞、肠套叠等原因引起。
1、禁食减压:
早期不完全性肠梗阻需立即禁食禁水,通过鼻胃管进行胃肠减压,减少肠腔积气积液。每日记录胃液引流量,配合静脉补液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约60%单纯性梗阻可通过减压缓解。
2、药物干预:
山莨菪碱可缓解肠道痉挛,头孢曲松预防肠道感染,生长抑素减少消化液分泌。药物治疗适用于炎症性肠梗阻或术后早期粘连性梗阻,需连续监测腹痛腹胀变化。
3、灌肠治疗:
温生理盐水灌肠能软化粪块解除堵塞,甘油灌肠剂刺激肠蠕动。对低位结肠梗阻或粪便嵌塞有效率可达75%,操作时需控制灌入压力避免肠穿孔。
4、支架置入:
结肠金属支架适用于肿瘤性梗阻的过渡治疗,可在48小时内解除梗阻,为择期手术创造条件。支架放置后需定期复查位置,警惕支架移位或肠壁出血。
5、手术指征:
绞窄性肠梗阻需紧急手术切除坏死肠段,肠扭转需手法复位固定。手术适应症包括持续腹痛加剧、腹膜刺激征、血性引流液等表现,延误手术将导致肠坏死风险倍增。
术后早期咀嚼口香糖促进肠蠕动恢复,逐步过渡到低渣饮食如米汤、蒸蛋。康复期每日进行腹部按摩配合快走锻炼,避免突然用力增加腹压。反复发作粘连性梗阻需记录饮食日记,限制粗纤维及易产气食物摄入,必要时携带医疗警示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