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性牙龈增生可通过调整用药、加强口腔护理、局部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该症状通常与长期服用钙通道阻滞剂、抗癫痫药、免疫抑制剂等药物有关,临床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质地变硬等。
1、调整用药方案:咨询医生评估原发病用药必要性,部分患者可替换为硝苯地平替代氨氯地平、左乙拉西坦替代苯妥英钠、他克莫司替代环孢素。需注意药物调整需由专科医生完成,不可自行停药。
2、机械菌斑控制:采用巴氏刷牙法配合牙线、冲牙器清洁龈沟,选择软毛牙刷减少刺激。每日使用氯己定含漱液抑制菌斑生物膜形成,重点清洁增生牙龈与牙齿交界处。
3、局部药物治疗:牙龈袋内注入盐酸米诺环素凝胶抑制炎症,外涂曲安奈德口腔软膏缓解增生。每周一次专业龈下刮治去除牙结石,必要时行牙龈冲洗术。
4、手术修整治疗:对重度纤维化增生可行牙龈切除术,采用高频电刀或激光切除过度增生组织。伴有牙槽骨吸收者需配合翻瓣术,术后使用牙周塞治剂保护创面。
5、定期专业维护:每3个月进行牙周探诊检查,监测牙龈指数和菌斑指数变化。拍摄牙周全景片评估牙槽骨状态,必要时行微生物检测指导用药。
日常护理需控制血糖血压等基础疾病,减少吸烟等刺激因素。饮食选择高维生素C的猕猴桃、草莓促进胶原合成,避免过硬食物摩擦牙龈。适度进行有氧运动改善全身微循环,但需避免剧烈运动导致牙龈出血。出现自发性出血或化脓需立即就诊,术后恢复期建议食用温凉流质饮食2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