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底改变可能由高血压视网膜病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神经炎等原因引起,可通过眼底检查、药物治疗、激光治疗、玻璃体切除术、抗VEGF治疗等方式干预。
1、高血压视网膜病变:长期未控制的高血压导致视网膜小动脉痉挛硬化,血管壁增厚渗出,可能出现火焰状出血、棉絮斑。控制血压是核心措施,推荐低盐饮食、规律有氧运动,药物选择包括氨氯地平、缬沙坦、氢氯噻嗪等。
2、糖尿病视网膜病变:高血糖损伤视网膜微血管,引发微动脉瘤、硬性渗出,晚期出现新生血管增殖。需严格控糖,每季度监测糖化血红蛋白,药物干预包含二甲双胍、西格列汀、胰岛素,重度病例需全视网膜光凝。
3、年龄相关黄斑变性:视网膜色素上皮代谢障碍导致黄斑区玻璃膜疣沉积,分干湿两型,表现为视物变形、中心暗点。补充叶黄素、玉米黄质,湿性病变需雷珠单抗、阿柏西普等抗VEGF药物玻璃体注射。
4、视网膜静脉阻塞:血栓形成致静脉回流受阻,特征性表现为视网膜火焰状出血、黄斑水肿。急性期采用纤溶治疗,口服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顽固水肿需玻璃体注射曲安奈德,合并青光眼时考虑睫状体光凝。
5、视神经炎:自身免疫攻击视神经髓鞘,典型症状为眼球转动痛、视野缺损。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联合维生素B12营养神经,重症需免疫球蛋白或血浆置换,多与多发性硬化相关需长期免疫调节。
日常需增加深色蔬菜摄入,如菠菜、羽衣甘蓝富含叶黄素;避免高强度蓝光暴露,使用防蓝光眼镜;戒烟可降低视网膜动脉痉挛风险;每周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改善微循环;定期眼科检查建议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年散瞳查眼底,出现突然视力下降、视野缺损需24小时内急诊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