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物过敏可通过氯雷他定、西替利嗪、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食物过敏通常由免疫系统异常反应、遗传因素、食物蛋白结构特性、肠道屏障功能受损、环境因素等原因引起。
氯雷他定和西替利嗪是常用抗组胺药,通过阻断组胺受体缓解皮肤瘙痒、荨麻疹等轻度过敏症状。这类药物对消化道或呼吸道症状效果有限,需避免与酒精或镇静药物同服。
肾上腺素是抢救过敏性休克的核心药物,通过收缩血管、扩张支气管缓解喉头水肿和低血压。严重过敏患者需随身携带肾上腺素自动注射笔,注射后仍需立即就医观察。
泼尼松适用于中重度过敏反应,通过抑制免疫炎症减轻黏膜水肿和全身症状。短期使用需监测血糖血压,长期应用可能引发骨质疏松等副作用。
4、白三烯抑制剂:
孟鲁司特可阻断过敏介质释放,特别适合伴有哮喘的食物过敏患者。该药需规律服用预防发作,对急性症状缓解作用较缓慢。
奥马珠单抗等生物制剂适用于顽固性过敏,通过靶向阻断IgE抗体降低过敏阈值。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嗜酸性粒细胞水平,疗程通常持续3-5年。
过敏患者日常需严格避免致敏食物,阅读食品标签识别隐藏过敏原。饮食可增加富含维生素C的柑橘类水果和富含omega-3的三文鱼,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规律进行游泳、瑜伽等低强度运动能改善免疫功能,烹饪时使用蒸煮方式比油炸更安全。出现嘴唇麻木、声音嘶哑等前驱症状时需立即服用应急药物并联系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