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盘植入可发生在妊娠任何阶段,常见于孕中晚期,多与前置胎盘、剖宫产史、子宫手术史等因素相关,需通过超声检查确诊并采取个体化治疗。
孕12周前发生的胎盘植入较为罕见,通常与既往子宫操作损伤内膜有关。患者可能无明显症状,超声检查可见胎盘与子宫肌层分界不清。早期确诊可通过严密监测或终止妊娠处理。
孕13-27周是胎盘植入高发期,尤其合并前置胎盘时风险增加5倍。典型表现为无痛性阴道流血,磁共振成像能清晰显示胎盘穿透子宫肌层的深度。此时需评估是否继续妊娠,必要时行子宫动脉栓塞术预处理。
孕28周后发生的植入多伴随胎位异常,超声特征包括胎盘内腔隙血流、子宫浆膜层中断。约60%病例需提前计划剖宫产,术中可能采用子宫加压缝合术或髂内动脉结扎止血。
剖宫产史者发生率达15%,多次剖宫产风险递增3-5倍。子宫肌瘤剔除术、宫腔粘连分离术等操作同样破坏内膜完整性,导致绒毛异常侵入肌层。这类孕妇应从孕早期开始每4周进行专项超声筛查。
根据侵入深度分为粘连型、植入型和穿透型,后者可能累及膀胱等邻近器官。穿透型患者需多学科团队制定方案,可能涉及子宫切除术、膀胱修补术等联合手术。
预防胎盘植入需控制剖宫产指征,孕前纠正贫血,妊娠期补充足量蛋白质和铁剂。出现异常出血应立即就诊,分娩选择三级医院实施。产后需监测出血量,进行盆底肌训练促进恢复,6个月内避免剧烈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