绒毛膜癌的致死原因主要与肿瘤转移、大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感染性休克及化疗耐药性有关。
1、肿瘤转移:绒毛膜癌具有高度侵袭性,易通过血行转移至肺、脑、肝等重要器官。肺转移可导致呼吸衰竭,脑转移引发颅内压增高及神经功能障碍。治疗需结合EMA-CO化疗方案与局部放疗,甲氨蝶呤、放线菌素D、环磷酰胺为常用药物。
2、大出血:肿瘤侵蚀子宫或转移灶血管可能引发难以控制的出血。阴道大出血需紧急行子宫动脉栓塞术,肝脾转移灶破裂出血需进行选择性血管造影止血。同时需补充凝血因子及输注红细胞。
3、多器官衰竭:广泛转移可造成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表现为黄疸、少尿、意识障碍。血液净化治疗与白蛋白输注可暂时替代器官功能,但根治需依赖全身化疗控制原发病灶。
4、感染性休克:化疗后骨髓抑制期间,中性粒细胞缺乏易继发败血症。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是常见致病菌,需使用美罗培南联合万古霉素抗感染,同时给予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5、化疗耐药:约20%患者对一线化疗药物无反应,可能与P-糖蛋白过表达有关。二线方案可选择TP/TE紫杉醇+顺铂/依托泊苷,耐药患者可尝试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
预防绒毛膜癌致死需定期监测β-hCG水平,化疗期间建议高蛋白饮食如鱼肉、鸡蛋、豆制品,适度进行瑜伽、散步等低强度运动。出现头痛、咯血、腹痛等症状应立即就医,治疗后五年内每3个月复查盆腔超声与胸部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