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脂肪瘤可通过触诊、超声检查、CT扫描、MRI检查、病理活检等方式确诊。皮下脂肪瘤通常由遗传因素、代谢异常、局部创伤、激素水平变化、脂肪代谢障碍等原因引起。
1、触诊检查:医生通过触摸肿块初步判断脂肪瘤性质。典型脂肪瘤质地柔软、边界清晰、活动度好,无压痛感。触诊无法确诊时需结合影像学检查。
2、超声检查:高频超声能清晰显示肿块位置、大小及内部结构。脂肪瘤在超声下表现为均匀的强回声团块,包膜完整,与周围组织分界明确。超声检查无创且经济便捷。
3、CT扫描:CT图像可显示脂肪瘤的低密度特征,CT值通常在-120至-90HU之间。多层螺旋CT能三维重建肿瘤形态,准确评估与周边血管神经的关系。适合深部或特殊部位脂肪瘤检查。
4、MRI检查:T1加权像呈高信号,T2加权像呈中等信号,脂肪抑制序列信号明显减弱。MRI对软组织分辨率高,能鉴别脂肪瘤与脂肪肉瘤。适用于疑似恶变或复杂病例。
5、病理活检:穿刺活检或切除活检可确诊。病理学特征为成熟脂肪细胞构成,可见纤维分隔,无核异型性。活检是鉴别良恶性肿瘤的金标准,但属于有创操作。
日常需控制高脂饮食,减少动物内脏和油炸食品摄入,增加新鲜蔬果比例。适度进行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每周保持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避免局部反复机械刺激,定期复查监测肿块变化。若出现肿块突然增大、疼痛或活动度下降,需及时就医排除恶变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