胎膜早破可能由生殖道感染、羊膜腔压力升高、胎膜受力不均、营养缺乏、宫颈机能不全等原因引起,危害包括宫内感染、脐带脱垂、胎盘早剥、胎儿窘迫、早产等。
1、宫内感染:胎膜破裂后阴道内细菌上行侵入宫腔,可能引发绒毛膜羊膜炎。孕妇表现为发热、心率增快、子宫压痛,需静脉注射抗生素如青霉素、头孢曲松、阿奇霉素控制感染,必要时终止妊娠。
2、脐带脱垂:胎膜破裂后羊水快速流出可能导致脐带滑入阴道,造成胎儿急性缺氧。孕妇需立即采取膝胸卧位,急诊剖宫产是唯一救治方式,延迟处理可能致胎儿死亡。
3、胎盘早剥:羊水突然减少使子宫壁压力变化,可能导致胎盘提前剥离。孕妇出现剧烈腹痛、阴道流血、胎心异常,需紧急剖宫产,严重时需输血抢救。
4、胎儿窘迫:羊水缓冲作用消失易致脐带受压,胎儿缺氧表现为胎心率异常。需持续胎心监护,给予孕妇吸氧、左侧卧位,必要时使用硫酸镁抑制宫缩延长孕周。
5、早产风险:未足月胎膜早破诱发宫缩,34周前早产儿易发生呼吸窘迫综合征。建议使用地塞米松促胎肺成熟,配合宫缩抑制剂如硝苯地平、吲哚美辛延长妊娠时间。
孕妇需绝对卧床减少羊水流失,保持会阴清洁,每日监测体温和血常规。饮食补充优质蛋白如鱼肉、鸡蛋,增加维生素C摄入促进胎膜修复,避免剧烈活动及增加腹压动作。出现规律宫缩、阴道流液增多或发热需立即就医,未足月者建议转诊至有新生儿重症监护资质的医院分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