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道炎可通过抑酸药物、黏膜保护剂、促胃肠动力药、抗生素、中药制剂等方式治疗。食道炎通常由胃酸反流、细菌感染、药物刺激、饮食不当、免疫力下降等原因引起。
1、抑酸药物:质子泵抑制剂能有效抑制胃酸分泌,常用奥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等药物。这类药物通过阻断胃壁细胞氢钾ATP酶发挥作用,适用于反流性食道炎患者。治疗周期通常为4-8周,严重病例需延长疗程。
2、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硫糖铝等药物能在食道黏膜形成保护层。这类药物通过中和胃酸、吸附胆汁酸发挥作用,可缓解烧心症状。建议餐后1小时及睡前嚼服,避免与抑酸药同时服用影响吸收。
3、促胃肠动力药:多潘立酮、莫沙必利可加速胃排空。这类药物通过增强食管下括约肌张力,减少胃内容物反流频率。适用于伴有腹胀、嗳气的患者,需注意可能引起心悸等副作用。
4、抗生素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患者需采用克拉霉素、阿莫西林、甲硝唑三联疗法。细菌感染可能引发腐蚀性食道炎,标准疗程为10-14天。治疗期间应监测肝功能,避免饮酒诱发双硫仑样反应。
5、中药调理:半夏泻心汤、左金丸等方剂具有和胃降逆功效。中药通过调节胃肠功能、修复黏膜损伤发挥作用,适合慢性食道炎患者。建议在中医师指导下辨证使用,避免与西药发生相互作用。
食道炎患者应保持低脂饮食,避免巧克力、薄荷等降低括约肌压力的食物。每日进食5-6次小餐,餐后2小时内保持直立位。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厘米,戒烟限酒。适当进行腹式呼吸训练,避免紧身衣物增加腹压。症状持续不缓解需及时复查胃镜,排除巴雷特食管等癌前病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