拔牙后血凝块脱落可通过局部压迫、药物止血、创口保护、预防感染、及时就医等方式治疗。该情况通常由过度漱口、凝血功能障碍、创面过大、过早进食硬物、吸烟饮酒等原因引起。
1、局部压迫:
使用无菌纱布或棉球紧咬伤口30分钟,通过物理压力促进毛细血管收缩。避免频繁更换纱布,防止二次损伤。若出血持续,可配合冰袋间断冷敷颊部,每次10分钟间隔5分钟。
2、药物止血:
采用云南白药粉、凝血酶冻干粉或明胶海绵填塞创面。药物需由医师操作,禁止自行使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物。伴有高血压者需监测血压,必要时服用硝苯地平控制。
3、创口保护:
24小时内禁止刷牙漱口,72小时内避免剧烈运动。使用生理盐水含漱时需轻柔,术后饮食选择鸡蛋羹、米糊等流食。睡眠时垫高枕头减少局部充血。
4、预防感染:
可能与口腔菌群失衡、免疫力下降有关,通常表现为创面红肿、脓性分泌物等症状。口服阿莫西林、甲硝唑或头孢克肟预防细菌感染,配合氯己定含漱液维持口腔清洁。
5、及时就医:
当出现喷射状出血、发热超过38.5℃时需急诊处理。医生可能采用缝合止血、碘仿纱条填塞或电凝止血,严重贫血者需静脉补液治疗。
术后恢复期建议每日饮用200ml鲜榨橙汁补充维生素C,选择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促进血液循环。两周内避免食用坚果、辣条等刺激性食物,使用儿童软毛牙刷清洁非手术区牙齿。观察期间出现异常渗血或剧烈疼痛需立即复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