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同房就犯膀胱炎可能与性生活卫生不良、尿路结构异常、激素水平变化、细菌逆行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可通过注意清洁、调整同房频率、药物治疗、手术矫正、增强体质等方式缓解。
1、卫生因素:
性生活前后未及时清洁会阴部,容易将尿道口周围的细菌带入膀胱。建议同房前后用温水清洗外阴,排尿冲洗尿道,避免使用刺激性洗液。女性擦拭时应从前向后,防止肠道细菌污染尿道。
2、解剖异常:
女性尿道短且直,性交时机械摩擦可能导致尿道黏膜损伤。膀胱颈梗阻或尿道憩室等结构异常可能与反复感染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灼痛等症状。超声或膀胱镜检查可明确诊断,严重者需行尿道扩张术或憩室切除术。
3、激素影响:
绝经后雌激素水平下降会使尿道黏膜变薄,防御能力减弱。孕期激素变化也可能改变泌尿系统环境。局部使用雌激素软膏可改善黏膜状态,同房时使用水溶性润滑剂减少摩擦刺激。
4、细菌感染:
性行为中大肠杆菌等肠道细菌可能经尿道逆行至膀胱。急性发作时可选用磷霉素、呋喃妥因或头孢克肟等抗生素,用药需完成整个疗程。同房后立即排尿能冲刷尿道,减少细菌定植机会。
5、免疫低下:
长期疲劳、压力过大会降低局部免疫力。糖尿病患者尿糖升高也易滋生细菌。保持规律作息,适当补充维生素C和蔓越莓提取物,坚持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功能,都有助于预防复发。
日常需选择纯棉透气内裤,避免憋尿和过度劳累。同房频率建议控制在每周2-3次,发作期需暂停性生活。饮食多摄入酸奶、蓝莓等富含益生菌和抗氧化物质的食物,每日饮水不少于1500ml。游泳、瑜伽等温和运动可改善血液循环,但急性期应避免剧烈运动。若半年内发作超过3次或出现血尿发热,需泌尿科就诊排除间质性膀胱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