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宫肥大可通过定期观察、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生活方式调整、手术治疗等方式干预。子宫肥大可能与激素水平异常、慢性炎症、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月经量增多、下腹坠胀等症状。
1、定期观察:
无症状的轻度子宫肥大可暂不治疗,建议每6-12个月复查超声监测变化。绝经后女性若子宫体积逐渐缩小,通常无需特殊处理。观察期间需记录异常出血或疼痛症状。
2、药物治疗:
激素紊乱引起的子宫肥大可使用屈螺酮炔雌醇片、地诺孕素、醋酸甲羟孕酮等调节内分泌。伴有炎症时需联用左氧氟沙星、甲硝唑等抗生素。药物治疗需持续3-6个月评估效果。
3、物理治疗:
微波热疗或短波透热疗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减轻盆腔充血状态。适用于伴有慢性盆腔痛的子宫肥大患者,每周2-3次,10次为1疗程。物理治疗需配合药物同步进行。
4、生活方式调整:
控制动物性脂肪摄入,增加十字花科蔬菜补充膳食纤维。避免久坐压迫盆腔,每日进行凯格尔运动增强盆底肌。体重指数超标者需减重5%-10%以降低雌激素水平。
5、手术治疗:
子宫动脉栓塞术适用于肌瘤引起的局限性肥大,宫腔镜子宫内膜切除术适合异常出血患者。子宫全切术仅用于合并重度贫血或癌变风险的高龄患者,术后需激素替代治疗。
每日摄入300g深色绿叶蔬菜补充维生素K预防出血,游泳和瑜伽有助于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出现经期超过7天或血红蛋白低于100g/L时需及时就诊。保持外阴清洁干燥,避免使用含香料卫生产品刺激黏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