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用药指南 > 资讯详情

新生儿黄疸是什么意思

发布时间:2025-04-11 12:02 相关企业:复禾医药

新生儿黄疸是指新生儿皮肤、黏膜及巩膜出现黄染的现象,主要由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可分为生理性黄疸和病理性黄疸两类。生理性黄疸通常在出生后2-3天出现,7-10天消退;病理性黄疸出现时间早、程度重或持续时间长,需及时干预。

1、胆红素代谢特点:新生儿肝脏功能发育不完善,胆红素结合能力不足,导致未结合胆红素水平升高。母婴同室喂养可促进胎便排出,减少肠肝循环,必要时可进行蓝光照射治疗。

2、母乳性黄疸:与母乳中β-葡萄糖醛酸苷酶活性增高有关,表现为黄疸持续3周以上。暂停母乳喂养3天后黄疸明显减轻即可确诊,恢复母乳后黄疸可能反复但不会达到原有水平。

3、溶血性黄疸:ABO或Rh血型不合导致红细胞破坏增加,黄疸常在24小时内出现且进展迅速。换血疗法适用于重症病例,轻症可采用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抑制溶血反应。

4、感染因素:新生儿败血症、TORCH感染等可抑制肝酶活性。需进行血培养、CRP检测明确病原体,针对性使用抗生素治疗原发感染,同时辅以肝酶诱导剂。

5、胆道闭锁:胆汁排泄障碍导致结合胆红素升高,大便呈陶土色。超声检查显示胆囊发育异常,确诊后需在60天内行葛西手术或肝移植治疗。

新生儿黄疸护理需保证每日8-12次母乳喂养促进排泄,选择白炽灯照射时注意保护眼睛和生殖器。晒太阳应避开10-14点强光时段,每次不超过15分钟。早产儿需监测经皮胆红素值变化,当黄疸蔓延至手足心或伴随嗜睡、拒奶时需立即就医。

上一篇:氨基比林咖啡因片是什么药 下一篇:鼓膜修补术术后的日常注意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