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病可通过抗生素治疗、局部清洁、避免性接触、增强免疫力、定期复查等方式治疗。淋病通常由淋球菌感染、不洁性行为、免疫力低下、黏膜损伤、共用物品等原因引起。
1、抗生素治疗:
淋病由淋球菌感染引起,需规范使用抗生素治疗。常用药物包括头孢曲松、阿奇霉素、多西环素等,需按疗程足量使用。自行停药可能导致细菌耐药或转为慢性感染。
2、局部清洁:
保持外生殖器清洁可缓解分泌物刺激。每日用温水清洗患处,避免使用刺激性洗剂。穿棉质透气内裤,分泌物污染衣物需及时消毒更换。
3、避免性接触:
治疗期间禁止性行为,防止交叉感染或病情加重。性伴侣需同步检查治疗,治愈后性接触需使用避孕套等防护措施。
4、增强免疫力:
营养不良或熬夜会降低免疫力。每日摄入鸡蛋、瘦肉、深色蔬菜等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食物。保持7小时睡眠,适度进行快走、瑜伽等运动。
5、定期复查:
症状消失后需复查淋球菌培养或核酸检测。治疗失败可能出现尿道狭窄、盆腔炎等并发症。反复感染者需排查合并衣原体、梅毒等其他性病。
淋病属于法定乙类传染病,需在医疗机构规范治疗。患病期间避免摄入酒精及辛辣食物,减少骑自行车等压迫患处的行为。治疗后3个月内每月复查1次,性伴侣同治可降低复发风险。出现发热、关节痛等全身症状提示可能发生播散性感染,需立即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