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湿疹不具有传染性,湿疹属于过敏性炎症性皮肤病,与遗传、免疫异常、皮肤屏障功能障碍等因素相关。
1、发病机制:
手部湿疹主要由皮肤屏障受损导致外界刺激物渗透引发炎症反应。Th2型免疫应答异常促使IL-4、IL-13等细胞因子分泌增加,角质层脂质合成减少使皮肤锁水能力下降。部分患者存在丝聚蛋白基因突变,导致天然保湿因子生成不足。
2、诱发因素:
频繁接触洗涤剂、溶剂等化学物质会破坏皮脂膜,长期浸水作业可导致角质层膨胀损伤。冬季低湿度环境加速经皮水分流失,部分患者对镍、铬等金属接触过敏。精神压力过大会通过神经肽P物质加剧瘙痒循环。
3、典型表现:
急性期可见边界不清的红斑伴密集小丘疹,慢性化后出现苔藓样变和皲裂。好发于指背、指缝等摩擦部位,剧烈瘙痒可影响睡眠质量。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时会出现脓疱和渗出。
4、鉴别诊断:
需与手癣进行区分,真菌镜检阴性可排除皮肤癣菌感染。接触性皮炎有明确致敏原接触史,银屑病可见蜡滴现象和薄膜征。掌跖脓疱病表现为对称性无菌性脓疱。
5、管理要点:
使用含尿素、凡士林的润肤剂修复皮肤屏障,糖皮质激素药膏可短期控制炎症。避免直接接触清洁剂,作业时佩戴棉质内衬的防护手套。光疗对顽固性病例有效,严重者可考虑口服环孢素。
日常护理需保持手部适度湿润,选择无香料温和清洁产品。建议增加三文鱼、核桃等富含ω-3脂肪酸的食物摄入,规律进行瑜伽等减压活动。出现持续渗出或发热症状应及时就诊,避免自行使用强效激素类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