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水减少可能由哺乳频率不足、情绪压力大、营养摄入不均衡、乳腺导管堵塞、甲状腺功能异常等原因引起,可通过调整哺乳方式、心理疏导、膳食优化、乳腺按摩、药物干预等方式改善。
1、哺乳频率:
新生儿吸吮刺激不足会降低催乳素分泌。建议每天哺乳8-12次,夜间保持2-3次哺乳,避免使用奶瓶替代。母婴同室有助于按需喂养,每次哺乳时间控制在15-20分钟。
2、情绪管理:
产后焦虑抑郁会抑制催产素释放。家人应协助照料婴儿,产妇每天保证7小时分段睡眠。正念呼吸练习、温水泡脚等放松方式能缓解压力,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咨询。
3、营养补充:
每日需增加500大卡热量摄入,重点补充优质蛋白如鲫鱼汤、瘦肉粥。增加莴笋、黄花菜等促乳食材,每日饮水2000ml以上。避免韭菜、花椒等回奶食物。
4、乳腺疏通:
可能与乳汁淤积、文胸压迫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乳房硬块、局部发热等症状。哺乳前热敷5分钟,配合从乳晕向腋下螺旋式按摩。卷心菜叶冷敷可缓解肿胀。
5、病理因素:
可能与产后大出血、桥本甲状腺炎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持续低乳量、体重骤变等症状。需检测促甲状腺激素水平,甲状腺功能减退者可口服左甲状腺素钠,乳腺炎需用头孢克洛抗感染。
哺乳期每日需摄入牛奶500ml、鸡蛋2个、绿叶蔬菜300g,配合凯格尔运动改善盆底血液循环。出现持续72小时泌乳量下降或乳房红肿热痛,应及时至乳腺科就诊。保持宽松棉质哺乳文胸,避免趴睡压迫乳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