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角型青光眼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视力丧失甚至失明,其进展与眼压控制、视神经损伤程度、病程长短、治疗依从性及个体差异等因素相关。该疾病通常表现为视野缺损、视物模糊、夜间视力下降等症状,晚期可能出现管状视野或光感丧失。
1、眼压失控:长期未控制的眼压升高是视神经损伤的主因。通过定期监测眼压、使用前列腺素类药物如拉坦前列素、β受体阻滞剂如噻吗洛尔或碳酸酐酶抑制剂如布林佐胺降低眼压,可延缓病情进展。
2、视神经萎缩:青光眼性视神经病变表现为杯盘比增大。需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定期评估视神经纤维层厚度,联合神经保护药物如甲钴胺和改善微循环治疗如银杏叶提取物。
3、视野缺损进展:从周边视野向中心视野发展的暗点是典型特征。采用自动视野计每3-6个月检查一次,若发现进展性缺损需调整治疗方案,必要时考虑选择性激光小梁成形术SLT或小梁切除术。
4、治疗依从性差:患者自行停药或未规律复诊会加速病情恶化。建立长期随访计划,通过用药提醒APP、家属监督等方式提高用药准确性,避免联合使用含激素的眼药水。
5、合并全身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会加重眼部微循环障碍。需控制原发病,高血压患者避免使用钙通道阻滞剂类降压药,糖尿病患者每年需进行眼底荧光造影检查。
日常需避免长时间低头、剧烈运动等可能升高眼压的行为,建议选择游泳、散步等低强度运动。饮食多摄入富含花青素的蓝莓、黑枸杞等食物,限制每日咖啡因摄入量低于200mg。保持情绪稳定,夜间使用高枕头睡眠有助于降低夜间眼压波动。若出现突发视力下降、眼胀头痛需立即急诊处理,晚期患者可考虑植入青光眼引流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