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性斑秃和斑秃可通过临床表现、发病机制、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等方面区分。假性斑秃通常由炎症性皮肤病、扁平苔藓等因素引起,斑秃多与自身免疫异常、遗传因素相关。
1、病因差异:假性斑秃常见于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如扁平苔藓或盘状红斑狼疮,毛囊周围存在淋巴细胞浸润。斑秃主要与自身免疫攻击毛囊有关,约20%患者有家族史,可能伴随甲状腺疾病或白癜风。
2、脱发特征:假性斑秃表现为不规则形脱发斑,皮肤萎缩呈象牙白色,残留毛发间可见"雪茄灰"样鳞屑。斑秃脱发区皮肤正常,典型表现为圆形或椭圆形脱发斑,边缘可见"感叹号"发。
3、毛囊状态:假性斑秃病理显示毛囊永久性破坏,真皮纤维化取代毛囊结构。斑秃毛囊结构完整但处于休止期,毛球周围可见淋巴细胞浸润,炎症消退后可再生。
4、伴随症状:假性斑秃可能伴随皮肤瘙痒、鳞屑或色素改变,部分患者合并甲营养不良。斑秃可能伴指甲点状凹陷或纵嵴,全秃患者可合并特应性皮炎或自身免疫性疾病。
5、治疗方向:假性斑秃需控制原发病,外用强效糖皮质激素或钙调磷酸酶抑制剂,严重者需口服羟氯喹。斑秃可局部注射糖皮质激素,外用米诺地尔或接触免疫疗法,新型JAK抑制剂如托法替布对重症有效。
假性斑秃患者应避免机械刺激脱发区,使用温和洗发产品,补充维生素D和Omega-3可能改善炎症状态。斑秃患者需减少精神压力,保证充足睡眠,适当进行头皮按摩促进血液循环,饮食注意补充锌、铁等微量元素。两种脱发均需防晒保护头皮,建议每3个月复查毛囊镜评估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