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抑郁状态用药需综合考虑药物相互作用、个体耐受性及基础疾病管理,重点注意药物选择、剂量调整、不良反应监测、联合用药禁忌、长期随访五个方面。
1、药物选择:老年患者优先选用副作用较小的抗抑郁药,如舍曲林、艾司西酞普兰、米氮平。避免使用三环类抗抑郁药等对心脏传导系统影响较大的药物。需评估肝肾功能,必要时调整药物种类。
2、剂量调整:老年人代谢能力下降,应从常规成人剂量的1/3至1/2开始,缓慢增量。帕罗西汀等药物需特别注意起始剂量,每2-4周根据疗效和耐受性调整一次。治疗窗较窄的药物需定期监测血药浓度。
3、不良反应监测:重点关注抗胆碱能副作用口干、便秘、体位性低血压及镇静作用。SNRI类药物可能升高血压,SSRI类药物可能引起胃肠道反应。出现锥体外系反应或QT间期延长需立即就医。
4、联合用药禁忌:避免与MAOI类药物联用,需间隔至少14天。华法林、地高辛等药物与抗抑郁药存在相互作用,需调整剂量。苯二氮卓类药物联用可能加重认知障碍,非必要不推荐。
5、长期随访:治疗初期每1-2周评估疗效和副作用,稳定后每月复查。定期监测肝肾功能、电解质及心电图。认知功能评估应纳入常规随访项目,警惕药物导致的认知功能下降。
老年抑郁用药期间需保持均衡饮食,适当增加富含ω-3脂肪酸的三文鱼、坚果等食物。建议每周进行3-5次30分钟的快走、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护理重点包括用药提醒、跌倒预防、情绪日记记录,避免突然停药。出现自杀意念或严重副作用时需立即联系精神科治疗过程中家属应参与用药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