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产伤可分为软组织损伤、头颅血肿、臂丛神经损伤、锁骨骨折、颅内出血五种类型。
1、软组织损伤:产道挤压或器械助产可能导致皮肤擦伤、皮下淤血。轻度损伤无需特殊处理,保持局部清洁干燥即可;淤血可冷敷后转为热敷促进吸收。避免反复触碰损伤部位,一般1周内自行消退。
2、头颅血肿:胎头与骨盆摩擦致骨膜下血管破裂形成血肿,表现为头顶部局限性肿胀。血肿通常无需穿刺抽吸,2-3个月逐渐钙化吸收。需与产瘤鉴别,避免局部按压,注意观察有无贫血表现。
3、臂丛神经损伤:肩难产时过度牵拉导致神经根撕裂,表现为患侧上肢松弛下垂。轻度损伤通过康复训练恢复,包括被动关节活动、神经肌肉电刺激。严重撕裂需神经吻合术,恢复期可能持续6-12个月。
4、锁骨骨折:肩部娩出受阻时易发生,表现为患侧上肢活动减少伴哭闹。用绷带固定患肢2周,保持肘关节屈曲位。骨折端大量骨痂形成,预后良好,需定期X线复查对位情况。
5、颅内出血:急产或头盆不称导致硬膜下或脑实质出血,出现嗜睡、抽搐等症状。需头颅CT明确出血范围,少量出血予维生素K止血,大量出血需硬膜下穿刺引流或开颅血肿清除术。
日常护理需保持新生儿安静体位,避免剧烈晃动。母乳喂养时注意观察吸吮力度,骨折患儿采用健侧卧位哺乳。每日进行肢体被动活动预防关节僵硬,监测黄疸程度及神经反射变化。出现持续呕吐、瞳孔不等大等危急症状需立即就医,定期儿童保健科随访运动发育里程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