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狭窄吞咽困难可通过饮食调整、药物治疗、内镜扩张、支架植入、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症状可能与食管炎、食管肿瘤、术后瘢痕、化学灼伤、先天畸形等因素有关。
1、饮食调整:选择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糊、蛋羹、果蔬泥,避免干硬粗糙食物。少量多餐,进食时保持坐立姿势,餐后30分钟内避免平卧。食物温度控制在40℃以下,过热可能刺激狭窄部位。
2、药物治疗:质子泵抑制剂如奥美拉唑、泮托拉唑可缓解反流性食管炎引起的炎症。糖皮质激素局部注射减轻瘢痕性狭窄,黏膜保护剂如硫糖铝促进创面修复。需在医生指导下规范用药。
3、内镜扩张:适用于良性狭窄病例,通过球囊导管或探条逐步扩张食管腔。操作前需禁食6小时,术后24小时内进食冷流质。可能出现胸骨后疼痛、出血等并发症,需密切观察。
4、支架植入:金属自膨式支架适用于恶性肿瘤压迫或瘘管形成。支架直径需根据狭窄段长度选择,植入后需定期复查防止移位。可能出现支架堵塞、再狭窄等情况。
5、手术治疗:食管切除术适用于肿瘤或严重瘢痕病例,可选择开胸或腔镜方式。结肠代食管术用于长段狭窄重建,术后需鼻饲营养支持4-6周。存在吻合口瘘、肺部感染等手术风险。
吞咽困难患者应保证每日1500-2000ml水分摄入,优先选择高蛋白高热量食物如乳清蛋白粉、橄榄油。餐后适度散步促进胃排空,睡眠时抬高床头15-20cm。定期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如空咽练习、舌肌抗阻运动。出现体重持续下降或呛咳需及时复诊,长期狭窄可能引发营养不良或吸入性肺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