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上起皮可通过加强保湿、调整清洁方式、避免刺激因素、补充营养、排查皮肤病等方式改善。该现象可能与皮肤干燥、过度清洁、气候因素、维生素缺乏、脂溢性皮炎等因素有关。
1、保湿修复:选择含神经酰胺、透明质酸、角鲨烷的保湿产品,每日洁面后3分钟内涂抹。干性皮肤可叠加矿脂类封闭剂,油皮选择无油配方凝胶。夜间使用睡眠面膜或湿敷5分钟增强渗透。
2、温和清洁:停用皂基类洗面奶,改用氨基酸表活洁面,水温控制在32-34℃。去角质频率降至每周1次,选择乳糖酸或葡糖酸内酯类温和剥脱产品。卸妆时用油膏替代化妆棉擦拭。
3、环境防护:冬季使用加湿器维持湿度50%-60%,外出佩戴棉质口罩挡风。紫外线较强时涂抹SPF30+物理防晒,避免长时间处于空调直吹环境。游泳后立即用淡水冲洗。
4、营养补充:每日摄入20g坚果补充亚油酸,每周吃3次深海鱼类获取omega-3。缺乏维生素B2可多吃动物肝脏、蛋黄,维生素A不足可增加胡萝卜、菠菜摄入。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复合维生素。
5、疾病排查:脂溢性皮炎需使用2%酮康唑洗剂,配合1%氢化可的松短期涂抹。银屑病表现为鳞屑伴红斑,需采用卡泊三醇软膏联合窄谱UVB治疗。两种疾病均需皮肤科确诊后规范用药。
日常可增加银耳羹、牛油果等润肤食物摄入,洗脸后轻拍代替揉搓,选择无酒精无香精的护肤品。若伴随红肿瘙痒或皮损扩散,建议尽早就医进行真菌镜检或皮肤活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