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病患者拔牙需谨慎评估心血管风险,可通过术前心电图检查、血压控制、抗凝药物调整、术中监护、术后感染预防等方式降低风险。心脏病与拔牙风险可能由心律失常、心功能不全、凝血异常、感染诱发心内膜炎、应激反应加重心脏负荷等因素引起。
1、心律失常:拔牙刺激可能诱发房颤或室性早搏,术前需完善24小时动态心电图。轻度心律失常患者可选择镇静下拔牙,严重者需心内科会诊调整抗心律失常药物如胺碘酮、普罗帕酮后再操作。
2、心功能不全:NYHA分级Ⅲ-Ⅳ级患者禁忌非紧急拔牙,Ⅱ级患者需术前强化利尿治疗。可能与心肌供血不足、心脏泵血功能下降有关,通常表现为活动后气促、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稳定期患者拔牙时应采取半卧位,限制单次拔牙数量。
3、凝血管理:服用华法林者需评估INR值,理想范围1.5-2.0。可能与瓣膜置换术后抗凝需求、房颤血栓预防有关,通常表现为牙龈出血难止、皮下瘀斑。阿司匹林使用者无需停药,新型口服抗凝药如利伐沙班需停药24小时。
4、感染防控: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需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可能与口腔链球菌入血、人工瓣膜定植有关,通常表现为术后发热、心杂音变化。建议术前1小时口服阿莫西林2g,青霉素过敏者改用克林霉素。
5、应激控制:焦虑可能引发冠状动脉痉挛,术前可口服地西泮缓解紧张。可能与儿茶酚胺释放增加、血管收缩有关,通常表现为拔牙时胸痛、血压骤升。建议使用含肾上腺素的局麻药减半剂量,操作时间控制在30分钟内。
心脏病患者拔牙前后需保持低盐饮食,每日钠摄入不超过2g;术后24小时避免剧烈运动,用氯己定含漱液维护口腔卫生;合并糖尿病患者需加强血糖监测,伤口愈合期延长至7-10天。选择上午拔牙可避开血压高峰时段,陪同人员需掌握心肺复苏技能。牙科治疗椅应配备除颤仪和硝酸甘油舌下片,复杂拔牙建议在心导管室监护下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