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液中有絮状物可通过增加水分摄入、调整饮食结构、观察伴随症状、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现象通常由脱水、尿路感染、前列腺炎、泌尿系统结石、肿瘤等原因引起。
1、增加水分:脱水可能导致尿液浓缩形成絮状沉淀,每日饮用2000-3000ml温水可稀释尿液。避免饮用浓茶咖啡等利尿饮品,观察24小时尿量维持在1500ml以上时絮状物是否减少。
2、调整饮食:高蛋白高嘌呤饮食易形成尿酸盐结晶,每日肉类摄入控制在150g以内,增加黄瓜芹菜等利尿蔬菜。限制菠菜豆腐等高草酸食物,乳制品选择低脂牛奶每日300ml。
3、尿路感染:可能与细菌逆行感染、免疫力下降等因素有关,通常表现为尿频尿急、排尿灼痛等症状。头孢克肟、左氧氟沙星、磷霉素等抗生素可治疗,需完成7-10天疗程。
4、泌尿结石:结石摩擦黏膜可能导致组织脱落,超声检查可发现肾盂或输尿管结石。直径<6mm结石可服用坦索罗辛促进排出,>2cm结石需采用体外冲击波碎石或输尿管镜取石术。
5、肿瘤筛查:膀胱肿瘤坏死组织可能脱落成絮状物,伴随无痛性血尿、排尿困难等症状。膀胱镜活检可明确诊断,早期可行经尿道肿瘤切除术,浸润性肿瘤需膀胱部分切除术。
每日保持30分钟有氧运动促进代谢,避免久坐压迫泌尿系统。出现发热腰痛或血尿应立即就诊,长期存在絮状物需进行尿常规、泌尿系超声等检查排除病理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