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少症可通过蛋白质补充、激素替代、抗阻训练、营养支持和药物治疗等方式改善。该病可能由衰老、营养不良、慢性炎症、激素水平下降、神经肌肉退行性变等因素引起。
1、蛋白质补充:每日摄入1.2-1.5g/kg优质蛋白可促进肌肉合成,推荐乳清蛋白、鸡蛋、深海鱼类。搭配亮氨酸补充剂能激活mTOR通路,但肾功能不全者需限制蛋白摄入量。
2、激素治疗:睾酮缺乏男性可采用十一酸睾酮等替代治疗,生长激素适用于垂体功能减退者。需监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和红细胞压积,避免血栓风险。
3、抗阻训练:每周3次渐进式力量训练能增加Ⅱ型肌纤维横截面积,推荐深蹲、卧推、弹力带训练。每次训练应包含8-10个动作,每组8-12次重复。
4、营养干预:补充维生素D800IU/日联合ω-3脂肪酸2g/日可改善肌肉功能。肌酸补充5g/日能提升高强度运动表现,需配合足量饮水。
5、药物治疗:选择性雄激素受体调节剂如Enobosarm可增加瘦体重,肌生成抑制素抗体Stamulumab正在临床试验阶段。传统药物包括左卡尼汀、辅酶Q10等代谢调节剂。
患者应保持每日30分钟有氧运动结合抗阻训练,采用地中海饮食模式,保证每餐20-30g蛋白质均匀分配。定期进行人体成分分析监测肌肉量变化,合并慢性疾病者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睡眠质量与肌肉合成密切相关,建议保持7-8小时优质睡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