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坐导致的皮肤损伤可通过保持干燥清洁、使用防护垫、调整坐姿、局部用药、医疗干预等方式治疗。该症状通常由局部压迫缺血、摩擦刺激、潮湿环境、细菌感染、血液循环障碍等原因引起。
1、清洁干燥:久坐区域皮肤破损与汗液浸渍有关。每日用温水轻柔清洗后彻底擦干,避免使用碱性肥皂。穿透气棉质衣物,工作间隙站立通风,必要时使用不含酒精的婴儿爽身粉吸收潮气。
2、减压防护:选用记忆棉或凝胶坐垫分散压力,每30分钟起身活动2分钟。驾驶人员可配置波浪型透气座套,轮椅使用者需每2小时改变体位。避免直接坐在硬质表面超过1小时。
3、创面处理:浅表糜烂可涂抹莫匹罗星软膏预防感染,红斑处使用氧化锌软膏隔离刺激。出现渗液时应用无菌纱布覆盖,禁止撕揭痂皮。糖尿病患者需每天检查尾骶部皮肤状况。
4、感染控制:继发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表现为红肿热痛,需口服头孢氨苄或外用夫西地酸乳膏。真菌感染呈现环状脱屑,建议联苯苄唑乳膏与克霉唑溶液交替使用,疗程不少于2周。
5、医疗处置:深度溃疡伴坏死组织需清创术联合负压引流,静脉用万古霉素控制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大面积皮损考虑植皮手术,合并骨髓炎患者需要高压氧治疗。长期不愈需排查血管病变或全身性疾病。
改善饮食结构增加蛋白质摄入促进创面愈合,每日补充200mg维生素C增强皮肤抵抗力。进行游泳或瑜伽等低冲击运动改善血液循环,睡眠时采用侧卧位减轻臀部压力。定期使用红外线理疗仪照射患处,护理期间监测体温及创面分泌物的性状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