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抗病毒治疗是否需要终身服药取决于病情阶段、病毒复制水平及个体应答差异。部分患者可通过短期治疗实现临床治愈,部分需长期用药控制病毒活动。
1、免疫耐受期:年轻患者处于免疫耐受期时,肝脏炎症轻微且病毒载量稳定,国际指南不建议过早启动抗病毒治疗。此阶段以定期监测为主,每6个月检查肝功能、HBV-DNA及肝脏超声。
2、免疫清除期:当转氨酶持续升高伴病毒活跃复制时,需启动恩替卡韦、替诺福韦或丙酚替诺福韦等一线药物治疗。经3-5年规范治疗,约30%患者可实现HBeAg血清学转换,符合停药标准后可逐步减量观察。
3、非活动携带状态:获得HBsAg消失且出现抗-HBs的患者,停药后复发风险低于5%。但需持续监测HBsAg定量,每年至少两次肝脏弹性检测评估纤维化进展。
4、肝硬化阶段: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必须终身服药控制病毒。联合恩替卡韦与替诺福韦可降低肝癌风险,同时需每3个月筛查甲胎蛋白和增强CT。
5、特殊人群:妊娠期妇女在孕晚期使用替诺福韦阻断母婴传播,产后可根据病毒载量决定是否停药;合并HIV感染者需终身维持抗病毒治疗。
规范用药期间应戒酒并控制体重,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奶蓟草制剂。建议选择游泳、太极拳等中低强度运动,每周摄入3次深海鱼和2份十字花科蔬菜。出现耐药突变时需在12小时内就医调整方案,避免自行中断用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