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损伤可能表现为局部疼痛、活动受限、肿胀、肌腱断裂音、关节不稳定等症状。
肌腱损伤后常出现持续性或活动加重的疼痛,疼痛部位与受损肌腱走行一致。急性期表现为锐痛,慢性劳损多为钝痛。按压损伤区域疼痛加剧,休息时疼痛可能减轻但不会完全消失。
受损肌腱对应的关节活动范围明显缩小。如跟腱损伤时踝关节跖屈无力,屈指肌腱损伤时手指屈曲困难。主动活动障碍比被动活动更显著,常伴有特定动作时的剧烈疼痛。
损伤后24小时内出现炎性水肿,表现为肌腱走行区域皮肤发红、温度升高。肿胀程度与损伤严重性相关,完全断裂时可见局部凹陷性水肿。慢性肌腱炎可形成梭形膨大的结节样改变。
急性完全断裂时可闻及清脆的"啪嗒"声,常见于跟腱或股四头肌腱断裂。部分断裂可能伴随捻发音,活动时出现沙沙样摩擦感。这种体征多出现在肌腱退行性变基础上发生的损伤。
肌腱完全断裂导致相应关节失去动态稳定性。如髌腱断裂时膝关节无法伸直,肩袖撕裂时上肢上举困难。长期未治疗的肌腱损伤可能继发关节半脱位或异常活动轨迹。
肌腱损伤后应限制患肢活动,急性期可采用冰敷减轻肿胀。恢复期逐步进行等长收缩训练,如踝泵运动锻炼跟腱、握力球训练手指屈肌腱。饮食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C,适量摄入深海鱼、鸡蛋、猕猴桃等促进胶原合成。慢性肌腱炎患者可尝试离心训练,如跟腱炎做台阶踮脚下降练习。若出现持续疼痛或功能障碍,需及时进行超声或MRI检查评估损伤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