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巴水肿可能由淋巴管发育异常、细菌感染、肿瘤压迫、手术创伤、丝虫病感染等原因引起。
1、淋巴管异常:先天性淋巴管发育不全或瓣膜功能障碍会导致淋巴液回流受阻,常见于原发性淋巴水肿患者。这类患者需长期穿戴弹力袜,配合手法引流按摩改善循环。
2、细菌感染:反复发作的丹毒或蜂窝织炎会破坏淋巴管结构,常见于下肢感染后遗留的水肿。急性期需用青霉素、头孢曲松等抗生素控制感染,慢性期需加强皮肤护理。
3、肿瘤压迫:盆腔肿瘤、乳腺癌等占位性病变可机械性阻塞淋巴回流通道。伴随进行性水肿需排查恶性肿瘤,通过肿瘤切除手术或放疗解除压迫。
4、手术创伤:乳腺癌根治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等手术可能损伤淋巴网络。术后早期进行抬肢锻炼,必要时采用淋巴管静脉吻合术重建循环。
5、寄生虫感染:丝虫病晚期因成虫阻塞淋巴管导致象皮肿,流行区患者需口服乙胺嗪驱虫,严重者需行病变组织切除术。
日常需控制钠盐摄入,每日进行30分钟快走或游泳等促进淋巴回流的运动,睡眠时抬高患肢15-20厘米。避免患肢抽血、测量血压等有创操作,皮肤出现红肿热痛时需及时就医。长期水肿患者建议使用空气波压力治疗仪辅助管理,定期进行淋巴闪烁造影评估病情进展。